動物研究——鯨 壹、研究動機與目的 我有一隻心愛的藍色鯨布偶,我在兩、三歲時經常對家人說:「鯨鯨是我的好朋友。」不管是吃飯、睡覺或玩耍,我總是一直抱著它。直到現在,鯨鯨依然每晚陪我進入夢鄉。 今年七月,我看到了一則關於藍鯨擱淺的新聞報導,那隻藍鯨的頭部被漁具(繩索)纏繞而無法進食,結果擱淺在台灣的東部海岸,我覺得好難過、好心疼。有誰喜歡被別人亂丟垃圾在自家門口?大海是許多生物的家,漁民怎麼可以隨便將漁具丟在大海裡呢? 因此,我想透過這次研究了解鯨的相關知識和擱淺原因,希望可以找到避免鯨被漁具纏繞的解決方法。 貳、研究方法 運用 KWLQ 學習策略和問題導向學習法( Problem Based Learning )對研究主題展開探索,研究架構如圖一所示,分為五個部分:研究動機與目的、研究方法、研究過程與結果、研究心得與建議和參考文獻。 圖一:研究架構圖 圖一資料來源:研究者繪製 研究流程如圖二所示,分為八個步驟:確定研究主題、回顧既有知識、發想研究問題、蒐集相關文獻、文獻分析與統整、歸納研究結果、提出其他問題和撰寫研究報告。 圖二:研究流程圖 圖二資料來源:研究者繪製 參、研究過程與結果 一、 回顧既有知識 (一)鯨住在海洋裡。 (二)鯨的身形很巨大,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。 (三)鯨有很多種,例如:抹香鯨、藍鯨、虎鯨等等。 (四)鯨是哺乳類動物,鯨寶寶會喝鯨媽媽的乳汁。 (五)鯨每天吃很多食物。 (六)鯨的肺活量很大。 (七)鯨會到海面上換氣。 (八)虎鯨是群居動物。 (九)藍鯨的背部是藍色,腹部是灰白色。 (十)鯨和豚都是海洋哺乳類動物,體型大的稱作鯨,體型小的稱作豚。 (十一)鯨很聰明。 (十一) 曾經有藍鯨擱淺在台灣東部海岸。 二、 發想研究問題 (一)全世界的海洋都有鯨嗎? (二)世界上最小的鯨是什麼? (三)鯨和海豚的閩南語怎麼說? (四)鯨都吃些什麼食物呢? (五)鯨寶寶怎麼喝媽媽的乳汁? (六)鯨可以閉氣多久? (七)為什麼鯨在換氣時會噴水? (八)鯨可以潛到多深的海裡? (九)鯨如何和同伴溝通? (十)藍鯨因為背部是藍色,所以才被稱為藍鯨嗎? (十一)鯨和豚是同一種生物,體型大的稱作鯨,體型小的稱作豚。體型中等的稱作什麼? (十二)鯨怎麼睡覺? (十三)鯨可以活多久? (十四)為什麼鯨會擱淺?牠們的生存危機是什麼? (十五)...
很棒的策略喔!
回覆刪除